27.1.11

《转载》讓孩子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女兒的同學都管她叫'二十三號'。
她的班裏總共有五十個人,而每每考試,女兒都排名二十三。
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

老公發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
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讚不絕口,他卻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
唯有我們家的'二十三號女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娛樂節目裏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兩眼放光。
後來,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的報導,
他很受傷地問女兒:孩子,你怎麼就不是個神童呢?
女兒說: 因為你不是神父啊。
老公無言以對,我不禁笑出聲來。

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廂。
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
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
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
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也會說將來要做央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讚歎。

十二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 乎。
人們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
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稚園老師,
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

眾人禮貌地表示贊許,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願。
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叮噹貓的圍裙,在廚房裏做晚餐,
然後,給我的孩子講故事,領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
回家後,他歎著氣說,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稚園老師?
咱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看著她當中等生?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
為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
孩子也蠻懂 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週末的懶覺放棄了。
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一遝遝地做。

可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輸著液體,在病床上,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
病好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

後來,我們也曾試過增加營養、物質激勵等等,
幾次三番地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越蒼白。
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
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瞠目結舌的三十三名。

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
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
允許她繼續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報,家中安穩了很久。
我們對女兒,是 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帶著老公和孩子去野 餐。
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時跑到後面,照看著那些食物。
把傾斜的飯盒擺好,松了的瓶蓋擰緊, 流出的菜汁擦淨。
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兩個小男孩,一個奧數尖子,一個英語高手,
同時夾住盤子裏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更不願平分。
豐盛的美食, 源源不斷地擺上來,他們看都不看。
大人們又笑又歎,連勸帶哄,可怎麼都 不管用。
最後,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

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
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
她手底下也沒閑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
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讚歎不已。
至下車,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 生肖剪紙。
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試後,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
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
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裏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
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
理由很多: 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
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
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
他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 說成績一般,可為人,實在很優秀啊。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
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
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 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
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
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裏,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
我心裏,竟是驀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裏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
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普通人。

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
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裏,她都能安然地過著 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25.1.11

心,”关”错地方

姐妹俩喜欢光着脚在草地上奔跑,能够无拘无束的游乐,当然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只不过,这个年代不再流行光脚丫,因为危机无所不在。



看在我们两老的眼里,想法却不同。



我对着姐妹俩说: 快穿上鞋子,脚底踩到泥土,等下进屋,会弄肮脏我们的家!”



肥爸对着光脚姐妹说:快把鞋子穿上,万一踩到玻璃片就糟糕了!”



听见肥爸这么说,忽热之间,我觉得自己很自私。怎么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想着屋子的干净,而不是孩子的安全呢?



又一回,轩女把身子靠在电子琴上。



我的反应是:不要压着它,会弄坏它的!”


接着,肥爸又开口说道:”别压着它,万一它倒下来,会压到你的脚!”



反覆回想,我的确重视物资多过在乎孩子的安危。肥爸的回应让我顿时觉悟。



也许轩女受了我的影响,言语之中也好像中了我的毒。



话说那天小恩不小心推倒了风扇。轩女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 风扇有没有坏!”



肥爸当下笑得滚地,反问轩女: 你不关心妹妹有没有受伤,反而关心风扇有没有坏,你有没有搞错?”



语毕,弄得满堂哄笑!



笑归笑,笑了之后希望我们母女俩都会觉悟。好好善用我们那颗关怀的心,多在乎该在乎的人,多关爱疼爱我们的人。 小心,别把心错地方!

24.1.11

感动着笑

大马第二部贺岁电影,”天天好天”,你看了吗?


支持大马制造是唯一说服不喜欢上电影院的我买票入场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友人极力推荐,再加上星洲日报副刊的影评,所以上周末举家捧场去了。


由林德荣饰演的单亲+温馨家庭和同样是单亲不过却很忙碌的卓慧勤家庭正好反应了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无论是诚实人还是乡下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了生活而忙。有人忙的代价是牺牲亲子时间,得到的是物资上的回报;有人忙得生活清苦,却活得自在,忙的同时也能够尽为人父之责,尽为人子之孝。


另一个由颜江瀚所饰演的林主任反映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奈。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是那些又有趣又好笑的对白如阿公说他患了乳癌,印尼女佣的精湛演出,小男生和小女生那又自然又感人的演技等。最牵动我心的是剧末,由林主任语重心长所说的那句对白” 如果当一天儿子可以令一个老人家开心,那是值得的!”


我个人认为,整部戏的重心是在提醒观众要记得多回家看看父母,陪陪孩子。正如林主任所说的”很多事情不是你能不能做,而是你要不要做。你能够挤多少时间,就挤多少。”


我个人很喜欢它的拍摄手法。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坐火车北上,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美景。


感性的轩女看见戏中的小女孩想念公公而哭,她也被感染到哭得稀里哗啦的,在鸦雀无声的电影院大哭还挺尴尬的!


戏中还有一幕,想必是用来提醒追求名利的师长或家长的。在训练期间,林主任对学生的要求甚高,起初还以为他是怕输的老师。比赛结束后,学生们因为屈居亚军而落落寡欢。听见林主任说”不要紧,尽力就好,明年再来!”,大感错楞之余,也马上破涕为笑。所以说啊,孩子想要争取的冠军其实是为了满足某人的欲望,孩子本身本来就是淡薄名利的!



这部戏,充满本地的风土人情,还有我们熟悉的稻田当背景,绿油油的,美不胜收!


如果时间允许,我想我还会再去看第二次,第三次。。。。。。

备注: 记得把戏票收起来,到余仁生去换红包封。

21.1.11

懂事,究竟懂多少事?

上了两堂弟子规的课,下课之后都会听见轩女说:”我喜欢上弟子规的班。



小恩上了一个月的全日制幼儿园,到目前为止她还是很喜欢上学。由此可见,孩子们都很喜欢上学。如果哪天孩子对父母说我不要去学校,我相信原因应该不止一个而已。



回想18号报到的那一天,匆匆忙忙地从车上叫醒了在睡梦中的轩女。还来不及交代她上学的详情,我就急急忙忙地送她去排队,也来不及告诉她,妈妈和爸爸会在那里上课,下课之后又该如何。



由于学生太多,肥爸很不放心地守着轩女的队伍。而我,却过份放心地到处去询问家长班的详情。



我们两个态度如果能够混一混,相信效果会更理想。



那天情形仿佛是让轩女上小学的彩排。明年的小学新生报名日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 是时候放手让孩子去摸索,去学习在群体生活中找寻自己的定位。



我为轩女报读的学校把一年级的8班分别安排在楼上和楼下。据闻去年某些父母为了避免孩子扛着笨重的书包攀爬梯级,所以凌晨5点半就已经在学校门口排队,希望可以被编排在前4班。



更有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报读懂事班。所谓的懂事班是指家教懂事的儿女所读的班。据说,该班的老师会好一点,功课也会少一些。



老天,华小怎么会变得如此势力眼? 现在的办校理念不再是一视同仁,而是向权,向钱,向成绩看!



我不希望孩子被编排在所谓的懂事班。等哪天人家懂事的孩子所捐的钱是几千几万的,而我们家的穷姑娘就只能捐个三五十元,老师又会用怎样的眼光看她? 懂事的孩子又是否会发挥他懂事的特权而兴起一阵排斥风浪?



懂事,懂事,校方如果真的懂事,就不该有此不妥当的编排!



这个懂事班是否真的存在,那就真的不得而知了。但愿它只是江湖传闻,并非事实。



今年八月份就轮到我初尝报名的苦头了,希望校方不会制造更多类似的懂事班

19.1.11

解铃还须系铃人

本来高高兴兴荡着秋千的轩女,突然停了下来,走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对我说:


“妈咪,我有话对你说。”


女儿有话说,妈咪洗耳恭听。


“今天老师点名时,我刚好在厕所。我有听见她叫我的名字,因为我在厕所,所以没回应她。”


然后呢?


“回到课室时,老师就直接打我,骂我为什么没回应她。”


“你没向老师解释你刚才上厕所吗?”


“没有。我要上厕所之前有问她,她是知道的。她打了我之后,我查看手肘有没有流血,结果惹老师生气,她又捏我。”
留在女儿手肘上的红色”伤痕”依然清晰可见。


从她委屈的表情,再加上无辜受责,我虽然于心不忍,却不能指责老师。我不想影响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崇高地位。


“没关系的,妈咪知道你没有错,可能是点名时老师低着头,没注意你是否有在班上;当你刚进班时,她又刚好抬起头,发现了你,而你又没有及时解释,所以就以为你故意不回答,才会打你。”


有理不怕人责怪,既然没做错,就该勇敢直言、解释,你不说,老师怎么会知道呢?


友人和肥爸都建议我向老师反应此事。大家都知道反应之后的结果,何必多此一举呢?


给孩子一些犯错误的机会,让她有更多学习应对的空间,吃一些小亏就当做交学费。只要为人父母者能够坦然接受,孩子自然就不会计较了。不经一事,又如何增长一智?


我庆幸轩女愿意与我分享;我欣慰她没因为被处罚而对我报喜不报忧。


只要你肯说,妈咪就能为你打开心结, 允许我来当你的系铃人吧! 事过境迁之后,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将是一种经验,它不会是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18.1.11

弟子规家亲共修班之一

连续报读了3个年头,今年总算如愿进入了由槟城净宗学会所主办的弟子规家亲共修班



第一年报读,轩女才4岁,由于名额有限,因此被搁置门外。



第二年报读,报读人数明显提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主办当局只好把录取的年龄提升到6岁。



今年,轩女6岁了。还好提早报了名,不然以今年1000多位学生的壮观场面,恐怕又要入学无门了。



承蒙钟灵独中免费借出教室,感谢义工老师和职员无私的付出,才有今天越办越成功的弟子规班。



家亲共修班指的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修读的班。所谓,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因此,父母的参与和实践是成就人文教育的主要因素。



上所施,下所效,我们都知道身教的重要,明白父母要以身作则,奈何说与做是两回事,说时容易做时难!



第一堂课,老师对着全班240位的家长问到: 何谓教育?


你我心理有数,教育指的是身教。可是,现代人又好像背道而驰,100%的分数教育好像已经取代了身教。



父母的幸福是取决于孩子将来懂不懂事,孝不孝顺。幸福,很难追求吗?



现代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很难教。叛逆这个字眼从未出现在古人的家庭里,可是为何偏偏变成了文明家庭里最普遍的名词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你看见镜子里的脸有污垢时,你会擦掉镜子的污垢还是擦掉自己脸上的污垢呢? 相同的道理,你看到孩子的问题时,你会认为是他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呢?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怪孩子之前是否得先问一问自己,你是在学我吗?



请问现在失业率最高的是那个人群? 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大学生?



没错,正是大学生! 他们不都是学生里的佼佼者吗? 怎么会失业呢?



他们屈不下来! 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工作条件差,他们的眼光高,以致于无法委曲求全



现在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偏偏很多企业家都说请不到人才。他们要的是什么人才呢?



我的主管曾经对我说,找人才,不一定要找相关领域的人才。知识可以边做边学,最重要的是态度。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啊!


愿以大家共勉之。。。。。(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的J )

17.1.11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这是早期看完的一本书,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記錄了作者陳之華在芬蘭生活的所 見所聞,以及兩個女兒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

 

藉由自身的觀察與感受,作者 在書中不斷比照、對應台灣和芬蘭在教育方面的差異,對於台灣社會爭執不休的教改的內涵、資優班制的存續、學校排名、補習風氣、孩子的價值觀等議 題,有深刻且多面向的討論。

 

本書能提供所有關心教育的父 母、老師、行政官員,甚至是飽受課業壓力的孩子,一個自我省 視、重新思考教育本質為何的機會。

  

洪蘭教授在序文中說:「這本 書是我所看到比較東西雙方教育制度最親切、最有人性,也最好看的一本書。」

  

不為孩子排名,也沒有人人都 想進入的第一志願,老師學校也不會被升學率高低所牽引,沒有 這些注定要扭曲學習心態的目標存在,芬蘭教育一心想的,是盡力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人 生最適當的位置,讓行行都能出狀元。

  

為什麼芬蘭做得到?對於過度 強調競爭、課業壓力繁重的台灣教育體制,芬蘭教育值得我們深思與借鏡。

(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的書籍簡介)




漫长的学校假期,我国的孩子们都在干什么? 低年级的学生也许就剩下这短短的两、三年可以享受他们仅有的童年 ; 高年级的学生刚经历大大小小的煎"考",长假又被各文各科的补习班填得满满。



很多父母都不愿意这么安排,都知道不应该剥夺孩子的自由时间,可是偏偏又好像”非这么做不可”。



雖然盼望我國的教育體制要改革,有可能會是漫長的等待,但至少在看完這本書後,我個人所獲得的是,看見框框外的 藍天下,其他國家的教育理念的确有别与我们。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A”制度,仿佛少了几个”A”,就是升学的末路。



同是求学人,为何别人求的学问能够学以致用,而我们学的知识却好像派用不上场呢?

14.1.11

不怪她比怪她更理智

话说我们约法三章之后,先不论孩子的进展,管好自己的情绪是妈咪刻不容缓的要任。



买了一张My Astro的新年专辑,原本兴致勃勃地想好好的感受一下新年气氛。岂知,当我准备播放时,在一旁的轩女无所事事地把两个不相关的插头接在一起。不必多问,结果当然是产生故障,电视机失灵了。



轩女吓得连忙道歉,说是不小心的。



妈咪收起了泼妇骂街作风,改用淡然的口气回应她。



没关系的,电视机坏了可以修理,最重要人不要变坏!”



不到黄河心不死是儿童的本能,让她亲身经历肯定比我说了成千上万次的大道理还要管用。



如果坏了一个电视机可以让孩子领悟到玩电的危险,这个电视机也算是壮烈牺牲,物有所值了!



看见妈咪没有丝毫的责备,反倒是令轩女内疚起来了。三天之后,电视机总算完璧归赵,轩女真正释怀了!



同一天,她又闯祸了。这一回,她的巧克力牛奶溅湿了白色的新衣服。



根据妈咪的一贯作风,唠叨两句是免不了的了,所幸成功把情绪给控制着了。



刷洗之后,白衣归原。妈咪把干净地衣服向轩女秀一秀,我在等着她的一句话和一个动作。



妈咪,你洗衣会辛苦吗? 下次我会小心了。



接着,就为我按摩手臂。



轩女从小就有这种贴心动作。反观直肠直肚的小恩就缺乏这等贴心。



姐妹俩,一柔一刚;一个感性,一个直率,但愿你们可以相辅相成,以柔克刚!

12.1.11

冰释前嫌

控制了很久的怒火突然间在上周末引爆了。俩姐妹一玩起来非常”颠”,好听一点叫做活泼,说得白一些就是得意忘形,玩得若无旁人。


姐妹玩得过度兴奋是一种”罪过”吗? 嘻嘻哈哈本来就是孩子的专利,不是吗? 我想姐妹俩大概没料想到玩得过火会成为妈咪发怒的导火线吧?


姐妹俩一旦兴起,任妈咪如何劝,也无法让她们安静下来。小恩不知何故从楼梯滚了下来,翻了好几层。我知道那不关轩女的事,事关当时并没有闹剧发生。


是妈咪借题发挥,在确定小恩只是皮外伤之后,顺势把姐妹俩骂个狗血淋头,甚至一怒之下扯了轩女的耳朵,大声问她,是否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了!


我曾告诉自己,无论心里有多气,我只可以堂堂正正地鞭打孩子,绝不可动用”私刑”。孩子有样学样的潜能很高,今天我扯了她的耳朵,改天她若依样画葫芦地如此惩罚他人,我该如何应对?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孩子一觉醒来之后,对妈咪说的第一句话是: 对不起,妈咪!


事过境迁之后,为免大家继续活在变态妈咪的阴影底下,我绝口不提”扯耳朵”之事。


三母女心平气和地开了一个会议。


“妈咪,为什么你喜欢骂我?” 这个问题大概困绕了轩女一整天吧?


“妈咪尝试好好跟你说话,可是你都听不进去。不如你来告诉我,我该如何做一个你心目中的好妈妈? “


“你在我耳朵边喊,我的耳朵很痛!”


孩子,你的耳朵痛,我的心更痛! 你说出了关键字眼了!


妈咪的怒骂声量太大,大得你们根本听不清楚内容,根本不知道我在骂什么。听进你的耳朵的只是一把惹人厌恶,毫无意义的噪音!



你的一句“我的耳朵很痛”反应了骂你是最愚笨的教养方式。你既听不清楚 你身犯何罪,试问又如何要你改过呢?


其实妈咪心里明白,只有说道理才能让你心服口服。只是,我的情绪一时失控。。。。。。


言教不如身教,我与及格的身教尚有一段距离!

11.1.11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续<<管教啊!管教>>之后,这是第二次讀汪培珽的書。


这本书是<<管教>>同时网购的,事隔多时才把书看完,可见我的阅读速度有多快!


书名<<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是促使我购买此书的动力。


还没开始阅读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满人生经验的育儿经,内容大概离不开和孩子相处的10年美好时光。


读了之后也徹底領會了什麽叫作“標題殺人”。

這 本書的書名,和內容幾乎扯不上關係。內容從到作者著手籌備旅行,最後決定到英國旅行14天開始寫起。这本书像一本亲子游记,只是偶尔穿插一些育儿省思。


个人认为,整本书最想带出的信息是: 好好享受带孩子出游的美好时光。


最令我佩服的是作者很从容地看待每个景点,她明知道英国的生活费很高,在旅游的当中并没有”斤斤计较”,更没有因为时间和旅费的压力而把行程排得满满的。还有,她那一对乖巧懂事的儿女和妈咪的默契和配合程度真的令人羡慕。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奔走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度里。料我这辈子也没有这种勇气和胆量!



作者有句序言指出: 很多父母是这样想的: 孩子还小,等我们什么什么的时候,再怎样怎样。三岁小吗? 八岁如何? 八岁还是太小了,十二岁如何? 而机会,常常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



对我而言,此书的另一个我重點是——是什麽樣的教養態度,可以讓已 成年的孩子,願意甘之如飴地和父母一起參加活動或聚會呢?


这是我一直以来反复在问自己的问题! 什么样的教养环境可以造就对父母”不离不弃”的孩子呢?
我的孩子成年之后会嫌弃我们这两个老头子吗? 她们还会愿意陪我们俩老一同出席宴会,一起去旅行,一起乐在当下吗?


将来的事是个未知数,因此我不会自寻烦恼,问问就算了! 活在当下,能够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才是最真实,最该做得的事!


个人读后感: 这本书虽然不比”管教啊!管教”精彩,却不失为好书一本。看了也许不会令人有”赚到”的感觉,但也不止于让你”亏本”。


很喜欢作者的一句话: 很多事情就是這 樣,當你願意「開始」,接下去的都不是問題了。



很多时候,我缺少的就是那关键的”第一步”!

10.1.11

不离不弃

自上学以来,轩女对写华文字的兴趣不高。理由很简单,华文字的笔划繁多,写字还得跟着笔顺的次序,一笔一划都很讲究,所以让年幼的孩子写起来特别吃力。


幼儿写字通常都是不跟着笔顺的,事关英文字母既简单又干脆,因此造就了孩子依样画葫芦的学习方式。


由于她是全天候呆在学校,因此几乎所有的课业都已经在放学之前完成了。所以,我根本不知道她的字体写得是圆还是扁!


写错字,我不会擅自将它擦掉。我会叫轩女自己评论,她若认为不美,就由自己动手擦掉重写;要是她坚持字体没错,就由她去承担后果。当然,我会给她”预告”,这字体有可能被老师判死刑,毕竟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


印象中,轩女只带过一次生字作业回家。当时,她写得马马虎,有些字甚至称得上是字不成字。


我看了之后并没有马上叫她重写,只是问了她一句:你觉得写得怎样?


她惭愧地指着那些不端正的字体说:这些写得不好。然后,很自觉地擦掉重写。


我尽量不批评她的字体,毕竟熟能生巧,娟秀的字体会随着她的年龄而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间幼儿园的生字练习并不多,功课压力也很适中。



华文老师曾经对我透露,轩女的掌握华文的能力和识字的程度是众多学生之中最好的,美中不足的只是错别字比较多。我告诉老师,这不急在一时。现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培养她对语文的兴趣,不要用繁重的生字练习吓跑她的兴趣。


有些幼儿园把汉语拼音加入在6岁的课程当中。轩女的学校并没有这项科目。刚得知这消息,怕输的心理曾经一度在作怪。后来想想,学校不教汉语拼音就由我自己教。路不转,人转,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反正不去和他人比较就好了。


从一位移居新加坡的朋友口中得知,新国改用汉语拼音教华文。学生不需要写生字,取而代之的是写拼音。原因是,这是电脑挂帅的社会,懂得拼音就能打出中文字,这样就”够用”了。在华文风气不盛的新国,这个做法也许是可行的。不过,如果只是注重于拼音教育而忽略了笔划、笔顺等根源,那就不叫学华文,而是学一个沟通形式而已。


也许我的华文情结很重,言词之间难免卖花赞花香。


也因为我的”私心”,所以我很希望孩子会爱上华文。我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她们也会和妈咪一样,做个真正的炎黄子孙!


妈咪给孩子的话,无论将来华文有多难考,报考华文是两个孩子必须要做到!

相关文章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